为协助新创企业发展、完善筹资管道,自2020年5月起,行政院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(下称「金管会」)即着手研议有别于上市、上柜及兴柜之交易市场,并于同年底定名为「创新板」及「战略新板」之交易市场,预计于今年第3季正式开板挂牌。今年3月,金管会完成相关法规修订,正式推出创新板及战略新板的游戏规则。
创新板之交易市场将由证券交易所开设,定位上与上市公司之交易市场相似;战略新板则由柜台买卖中心开设,定位上与兴柜公司交易市场相似。因此,诸多创新板及战略新板之相关规范(例如股权分散标准、募集发行程序等)均有比照适用上市及兴柜市场之相关规定。
整体而言,未来公开发行交易市场可分为上市一般板、上市创新板、上柜板、兴柜一般板及兴柜战略新板;而依公开发行公司参与之市场,可分为一般上市公司、创新板上市公司、上柜公司、一般兴柜公司及战略新板兴柜公司。
创新板与战略新板之申请资格
- 申请创新板上市
- 得申请创新板上市之公司分为三大类。除应设立登记满2年、普通股发行总额达新台币1亿元以上且发行股数达1000万股以上外,尚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:
- 第一类
- 市值达新台币(下同)15亿元,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营收不低于1.5亿元,且有足供上市挂牌后12个月的营运资金。
- 第二类
- 生技事业,市值达30亿元,有不低于足供上市挂牌后12个月的营运资金1.25倍的资金。若申请公司是新药研发事业,公司的核心产品还须要通过第一阶段临床试验。
- 第三类
- 市值达40亿元,有不低于足供上市挂牌后12个月的营运资金1.25倍的资金。
- 第一类
- 得申请创新板上市之公司分为三大类。除应设立登记满2年、普通股发行总额达新台币1亿元以上且发行股数达1000万股以上外,尚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:
- 申请登录战略新板
- 申请登录战略新板的条件与申请登录一般兴柜并无不同,但仅限于「六大核心战略产业或其他创新性产业」得申请登录战略新板。
- 六大核心产业指「资讯及数位相关产业」、「结合5G、数位转型及国家安全之资讯安全产业」、「生物医疗科技产业」、「国防及战略产业」、「绿电及再生能源产业」、「关键物资供应之民生及战备产业」。至于是否属上述产业或其他创新性产业,则由主办辅导推荐证券商评估。
创新板与战略新板市场投资人限制
并非所有人均可投资创新板及战略新板之公司。依照现行规定,仅「合格投资人」得以投资于创新板、战略新板交易之公司。合格投资人,则是指符合境外结构型商品管理规则所定之专业机构投资人、高净值投资法人、创业投资事业或高资产且具相当投资经验的自然人。
简评
以资金需求者(即企业经营者)的角度而言,相较于上市一般板,创新板提供了难度较低的上市条件,包括设立年限、公司规模、市值、营业收入及获利能力等要求都更为宽松,使规模较小之新创公司亦有机会在创新板上市募资。另外,战略新板虽与兴柜一般板的申请条件相似,但因战略新板股票交易方式比照上柜股票,得以自动撮合成交,相较于兴柜一般板股票由证券商报价,股票流通性可能更高而使交易及市场更为活络。除此之外,创新板及战略新板均得适用简易公开发行规定,缩短申请的准备时程,未来亦可转板至上市一般板及上柜板。简言之,创新板及战略新板给予资金需求者简易且迅速的募资优势。
然而,以资金提供者(即投资人)的角度而言,依目前规定,仅限合格投资人得以参与创新板与战略新版投资,对市场规模形成限制。此有限市场能否如同一般板活络、未来是否会开放一般投资人参与,仍待观察。
资本市场多层次化为世界趋势,与新创事业的蓬勃发展相辅相乘。创新板与战略新版正值萌芽,能否孕育出台湾新创独角兽仍未可知,但其追求简速的精神也表示着台湾资本市场正加速变化,进而影响企业经营者之经营规划以及投资人之资产配置,值得资本市场各方参与者多加留意。